适宜于东北重度碱地的改良、种植
耐碱性很强, 2019年在肇源种植能够在pH为9.5-10.2的碱土上正常生长。
栽培方法同于一般粳稻,如果结合淡水压碱、土壤改良和土壤调理剂效果更好。
适宜于在黄渤海流域的盐碱地(盐度在3-5‰)种植
耐盐性很强,6‰盐度下田间存活率为100%,有效穗为20穗,结实率为89%。
栽培方法同于一般粳稻,如果结合淡水压盐、土壤改良和土壤调理剂效果更好。
适宜于东北重碱地种植,属于质优的高品质稻米品种
耐碱性很强,2019年在肇源种植能够在pH为9.5-10.2的碱土上正常生长。
栽培方法同于一般粳稻,如果结合淡水压碱、土壤改良和土壤调理剂效果更好。
适宜于华东 和华南沿海 滩涂地的改 良种植
耐盐性强,丰产性好,杂交籼稻。
栽培方法同于一般杂交籼稻。
品种来源:以军育3为母本,龙粳3076为父本,系谱方法选育而成。
特征特性:普通粳稻品种。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动积温2500℃左右。该品种主茎12片叶,株高91.8厘米左右,穗长15.4厘米左右,每穗粒数126粒左右,千粒重25.1克左右。二年品质分析结果:出糙率82.0%~84.6%,整精米率68.6%~73.2%,垩白粒率6%~8%,垩白度1.6%~2.8%,长/宽1.7,粗蛋白(干基)7.0 %~7.46%,直链淀粉(占样品干重)17.86%~18.69%,胶稠度75毫米~76毫米,食味评价80分~82分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二级。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:叶瘟1级~2级,穗颈瘟1级~5级。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:处理空壳率11.4%~27.1%。
产量表现:2021年~2022年参加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56.8公斤,较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8.5%;2023年参加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36.3公斤,较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7.2%。
栽培技术要点: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10日~4月15日,插秧期5月10日~5月15日,秧龄30天~35天,插秧规格为30厘米×13.3厘米,每穴3株~5株。一般公顷施纯氮110公斤,氮:磷:钾=2.4:1:1.6。磷肥全部做基肥,钾肥分基肥、穗肥两次施入,每次各施40公斤、35公斤。氮肥施用方法:基肥:蘖肥:穗肥:粒肥=4:3:2:1,基肥量:纯氮44公斤,纯磷46斤,纯钾40公斤;蘖肥量:纯氮33公斤;穗肥量:纯氮22公斤,纯钾35公斤;粒肥量:纯氮11公斤。灌溉方法:浅湿干交替节水灌溉。收获期:9月20日~9月30日。
注意事项:预防稻瘟病和冷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。
特征特性:
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华东沿海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43.0天,比对照盐籼156晚熟4.4天。株高101.8厘米,穗长22.1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8万穗,每穗总粒数200.1粒,结实率74.0%,千粒重25.0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3、3.5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耐盐性5级,中抗稻瘟病,耐盐性中,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80.8%,整精米率62.2%,粒长6.4毫米,长宽比2.8,垩白度0.2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5.8级,胶稠度84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4.1%。
产量表现:
2019年参加华东沿海耐盐碱籼稻组特殊类型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37.0千克,比对照增产16.3%;2020续试平均亩产460.7千克,比对照增产7.2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8.9千克,比对照增产11.9%;2021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82.9千克,比对照增产9.3%。
栽培技术要点:
在华东沿海作中稻种植,一般4月下旬-5月中旬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-15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1.0-1.5千克。水育秧移栽叶龄5.0叶左右,秧龄控制在25-30天以内。栽插株行距20.0厘米×24.0厘米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科学施肥,稀播壮秧,适时插秧,合理施肥,科学管水,综合防治。其他田间管理、栽培和收获措施均按该类型品种常规方法实施。病虫害以防为主,主要防治稻瘟病、稻蓟马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
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初审。适宜在江苏省、浙江省沿海籼稻区土壤含盐量3‰-5‰的盐碱地用淡水灌溉种植。
品种来源:长粳香×88-10
特征特性:株高103.48cm左右,株型紧凑,叶色浓绿,分蘖力较强。散穗型,平均穗长16.98cm,平均穗总粒数130.17粒左右,结实率89.29%左右。谷粒半长粒,呈黄色,谷粒无芒,千粒重26.94g。耐寒性好、抗倒、抗稻瘟病性强。出糙率83.4%,精米率73.6%,整精米率45.7%,垩白粒率26%,垩白度5.8%,直链淀粉15.9%,胶稠度66mm,粒长6.3mm,粒型长/宽比2.7,透明度2级,碱消值6.8级,理化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。
产量表现: 该品系2017年品系比较试验亩产738.5公斤,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4.6%;2018年品系比较试验亩产715.2公斤,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2.9%。两年平均亩产726.9公斤,较对照秋田小町增产3.8%。2019年自治区区域试验中,该品系平均亩产790.79公斤,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17.9%;2020年自治区区域试验中,该品系平均亩产731.2公斤,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8.99%;两年平均亩产为761公斤,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13.45%。2021年自治区品种生产试验中该品系平均亩产791.29公斤,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13.43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、播种与插秧:稀播育壮秧,4月上中旬播种。用使百克或咪酰胺浸种72小时后催芽,亩播种量6kg;5月上下旬插秧。2、栽培密度:机插秧株行距30×(10~12)厘米,手插秧25×15厘米,每穴4-5苗。3、施肥:底肥亩施二铵15公斤、钾肥5公斤;追肥尿素20-30公斤。4、田间管理:水分管理,采用浅水促蘖,孕穗期深,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,抽穗前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应南北疆中晚熟稻区(有效积温≥3200℃稻区)
品种来源:以绥粳 2为母本,藤系1 7为父本,系谱方法选育而成。
特征特性:普通粳稻品种。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34天左右,需≥ 0℃活动积温25 0℃左右。该品种主茎1 片叶,圆粒型,株高96.0厘米左右,穗长 9. 厘米左右,每穗粒数11 粒左右,千粒重2 .7克左右。两年品质分析结果:出糙率81.1%~84.1%,整精米率7 .1~73.8%,垩白粒米率 %~ %,垩白度 .1%~1.3%,直链淀粉含量(干基)1 .5%~1 .9 %,胶稠度 9毫米~8 毫米,粗蛋白(干基)7.34%~7.63%,食味品质 2~ 3分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二级。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:叶瘟3级,穗颈瘟5级;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:处理空壳率2 .8%~2 .2 %。
产量表现:20 8~ 01 年参加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 59.1公斤,较对照品种龙粳 1增产7. %; 02 年参加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 88.5公斤,较对照品种龙粳 1增产5. %。
栽培技术要点: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 0日~4月 0日,插秧期5月 5日~5月 5日,秧龄 5~ 0天,插秧规格为 0厘米×1 .7厘米,每穴3~5株。一般公顷施纯氮1 0公斤,氮∶磷∶钾=2∶1∶ 。磷肥全部做基肥,钾肥分基肥、穗肥两次施入,每次各施 0公斤、3 公斤。氮肥施用方法:基肥∶蘖肥∶穗肥∶粒肥=4∶3∶ ∶1,基肥量:纯氮48公斤,纯磷6 公斤,纯钾 0公斤;蘖肥量:纯氮3 公斤;穗肥量:纯氮24公斤,纯钾3 公斤;粒肥量:纯氮12公斤。灌溉方法:浅干湿交替节水灌溉。收获期 月2 日~ 月3 日。
注意事项:预防稻瘟病和冷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≥1 ℃活动积温 50 ℃区域种植。